古祠仍旧在东隅,一读残碑却起予。五典旧闻从舜代,三仁终古见殷墟。
鱼须学士悲埋骨,马革忠魂痛绝裾。空有行人知往事,暮云芳草共踌躇。
猜你喜欢
有女同车,颜如舜(shùn)华(huā)。将翱(áo)将翔,佩玉琼(qióng)琚(jū)。彼美孟姜,洵(xún)美且都。
有女同行,颜如舜英。将翱将翔,佩玉将(qiāng)将。彼美孟姜,德音不忘。
姑娘和我同乘车,容貌就像花一样。体态轻盈如飞鸟,珍贵佩玉泛光芒。她是美丽姜姑娘,举止娴雅又大方。
姑娘和我同路行,容貌就像木槿花。体态轻盈像鸟翔,佩玉锵锵悦耳响。美丽姑娘她姓姜,美好声誉人难忘。
参考资料:
1、王秀梅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167-168
2、姜亮夫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164-166
同车:同乘一辆车。一说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。舜华:木槿花,即芙蓉花。将翱将翔:形容女子步履轻盈。一说遨游徘徊。翱、翔,飞翔。琼琚:指珍美的佩玉。孟姜:姜姓长女。《毛传》:“齐之长女。”排行最大的称孟,姜则是齐国的国姓。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。洵:确实。都:闲雅,美。
英:花。将将:即“锵锵”,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。德音:美好的品德声誉。
这是一首贵族男女的恋歌。诗以男子的语气,赞美了女子容貌的美丽和品德的美好。
时当夏秋之际,木槿花盛开,诗中的男女一同出外游览。他们一会儿赶着车子,在乡间道路上飞快地奔驰;一会儿又下车行走,健步如飞。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,明快的节奏。
这个女孩姓姜,“孟”是老大的意思,即这个孟姜在家里排行第一,就是姜家的大姑娘。中国有句古话: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,在那男人看来,孟姜真是“细看诸处好”,美不可言。她的面颊像木槿花一样又红又白;她走起路来像鸟儿飞翔一样,十分轻盈;她身上还佩带着珍贵的环佩,行动起来,环佩轻摇,发出悦耳的响声。她不但外貌美丽,而且品德高尚,风度娴雅。总之,诗人以无比的热情,从容颜、行动、穿戴以及内在品质诸方面,描写了这位少女的形象,同《诗经》中写平民的恋爱迥然有别。这也可以说是此诗的主要特色。
木槿花朝开暮谢,所以白居易有“槿枝无宿花”的说法,李商隐对之也有“风露凄凄秋景繁,可怜荣落在朝昏”的叹息。这是文人心中的木槿花,带着伤逝的美。所谓“舜华”,是描述这花朝开暮谢的瞬息之美。有人认为,诗中描述的这两情相悦的欣喜在“舜华”这一美丽的词汇中蕴含了危机。
此诗二章,自宋范处义《诗补传》以下皆以之为赋体。也就是说它是用叙事或铺陈的方法进行描写的,但作者在叙写时是饱含感情的。两章字数、句数完全相等,意思也大致一样,唯有所押的韵不同。第一章“舜华”之“华”,朱熹《诗集传》谓“叶芳无反”,用反切的方法说明这个“华”字音“夫”,因此与以下的“琚”“都”属于一个韵部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将“华”字归入“豫部”,与《诗集传》相同,可证。第二章的“行”字,《诗集传》注云:“叶户郎反”,即音杭(háng);“英”字“叶於良反”,即音央(yāng),皆与以下的“将”“忘”属于一个韵部。从首章“六鱼”韵到次章“七阳”韵的转换,也反映了诗中情绪的变化,它更为欢快和昂扬了。
道人颓然寄北窗,愁魔百万一笑降。
夜阑酒渴有奇梦,吞楚七泽吴三江。
孤村萧萧雨解雪,寒犬噤卧饥鼠啮。
拥衾危坐待天明,白首忍穷心似铁。
巫山高,十二峰。
上有往来飘忽之猨猱,下有出没瀺灂之蛟龙,中有倚薄缥缈之神宫。
神人处子冰雪容,吸风饮露虚无中。
千岁寂寞无人逢,邂逅乃与襄王通。
丹崖碧嶂深重重,白月如日明房栊。
象床玉几来自从,锦屏翠幔金芙蓉。
阳台美人多楚语,秖有纤腰能楚舞,争吹凤管鸣鼍鼓。
那知襄王梦时事,但见朝朝暮暮长云雨。
楼船夜半渡沧溟,妖雾漫天海气腥。四座无言君独啸,众人酣睡我偏醒。
天南铜柱悲烽火,塞北金城亘彗星。大局不堪回首问,一腔孤愤吊湘灵。
欲知天理即私心,切莫将来两处寻。
翻手为云覆手雨,只今犹昔昔犹今。
谁别夫人孝,惟天与病姑。
每云吾妇在,底用别人扶。
愉色春相似,弥年倦更无。
苍苍不汝报,种黍定生菰。
江西草堂清,道价直寰宇。
中分死心坐,亲饮晦堂乳。
与人作阴凉,雨后散烦暑。
千林摇落后,郁郁松柏古。
厖头覆霜雪,碧眼照针缕。
贯穿禅家流,领略我辈语。
居山专论道,馀事百不睹。
人言师疏慢,我但见媚妩。
去年潇湘来,丛席历几所。
踞堂号知识,说法若云雨。
阴求乃翁事,未见一人举。
请师长住世,此道要盟主。
杖拂有馀閒,时时入州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