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官为诗寿外姑,却作林泉家庆图。林泉谁欤地官舅,家人大义宜从夫。
伟哉林泉五男子,女子子孙仍倍此。孺人稀寿正康彊,玉树芝兰满庭戺。
塘庄第宅森相联,板舆胜日相周旋。四时和气入盂鼎,山果甘脆江鱼鲜。
向来家法主母贤,诸郎承业今蕃延。诗书礼乐久成习,长似林泉未老年。
百年志体真两得,一杯春酒人争先。此时母也谢未许,方忆林泉偕笑语。
朝看调膳暮问衣,秋阅登禾春弄杼。母兮此心上有皇天知,报以诸福更百千岁如一时。
贤甥地官祝在图与诗。君不见萱花丛开傍慈竹,忧怀释尽长对猗猗菉。
猜你喜欢
九龙钟秀色,万卷富才名。观国酬初志,还家喜此行。
平芜烟渺渺,乔木鸟嘤嘤。望里云山近,吟边野鹤迎。
儒流重经济,文运属升平。再养如云翮,骞腾九万程。
新青染遍金堤柳,废绿羞开玉树花。今代离宫呈气象,六朝荒址满桑麻。
寒月沉沉洞房静,真珠帘外梧桐(tóng)影。
秋霜欲下手先知,灯底裁缝剪刀冷。
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,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。
秋霜欲下,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。寒灯下,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。
参考资料:
1、冯盈之,张艺著.服饰文学作品选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0.07:269
洞房:深屋,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,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。真珠帘:真珠即珍珠,形容帘子的华贵。
此诗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写情。其写情,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。
洞房,犹言深屋,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,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。居室本已深邃,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,所以更见幽静。帘子称之为真珠帘,无非形容其华贵,与上洞房相称,不可呆看。洞房、珠帘,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。“梧桐影”既与上文“寒月”相映,又暗逗下文“秋霜”,因无月则无影,而到了秋天,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,所谓“一叶落而知夭下秋”。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,人写得如此之幽独,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。
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,静悄悄的房屋中,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,手上拿着剪刀,在裁缝衣服,忽然,她感到剪刀冰凉,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。随即想起,是秋深了,要下霜了。秋霜欲下,玉手先知。暮秋深夜,赶制寒衣,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。
天寒岁暮,征夫不归,冬衣未成,秋霜欲下,想到亲人不但难归,而且还要受冻,岂能无怨?于是,剪刀上的寒冷,不但传到了她手上,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。丈夫在外的辛苦,自己在家的孤寂,合之欢乐,离之悲痛,酸甜苦辣,一齐涌上心来,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,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,其余一概不提,让读者自己去想象,去体会。虽似简单,实则丰富,这就是含蓄的妙处。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,习而不察,但敏感的诗人,却能将它捕捉起来,描写出来,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,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。
临渊细味心亨坎,卜筑先占地势坤。
说易何妨遇于野,谈玄亦入妙之门。
赐金莫惜娱宾客,堆笏犹堪遗子孙。
不比酸寒杜陵老,破茅草屋傍江村。
明受命,海宇一。前元馀属负固北庭保其宅。团结党类以俟我衅隙,为我子孙慝。
皇帝遐思勿姑息。乃眷西顾以北征。桓桓大将,统兵亿万犁其庭。
犁其庭,心胆落。单于遁,绝大漠。
下视红尘意眇然,翠栏十二出云颠。纵眸愈觉心宽大,碧落无垠绕地圆。
横枝靓立碧山傍,喷得幽香度短墙。更欲移筇约和靖,小风吹月咏沧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