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道何时定,人生固有涯。壮年行出塞,晚岁病还家。
积愤凭谁豁,孤忠祇自嗟。今朝茅屋底,隐约听霜笳。
猜你喜欢
北船不到米如珠,醉饱萧条半月无。
明日东家知祀灶,只鸡斗酒定膰(fán)吾。
北来的粮船未到,近来米贵如珍珠,半月不知饱和醉,这肚子好萧条好清苦。
好在明天是祭灶日,难得这年末岁尾,东家宰鸡,烤肉,备酒,定会饷我祭肉醉一回。
参考资料:
1、陈祥耀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59-460
2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4(第二版):277
3、韩林元.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.河南:河南大学出版社,1990:20-21
祀灶:祭灶神,古代五祀之一。
膰:古代祭祀用的烤肉。这里“膰”当动词“馈”,进食于人。
这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。起句写北方船只不到,儋州米价贵了起来,有“米珠薪桂”之慨。儋州当时耕种落后,产米很少,苏轼《和陶劝农六首》小序说:“海南多荒田,俗以贸香为业。所产杭稻,不足于食。”所以“北船不到”,米价高涨是必然的。次句写在上述情况下,诗人半月不得醉饱,这也是实况,参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诗作可知。后二句写第二天是东邻祭灶之日,他们和诗人感情极好,会以祭品相饷。膰,本义为祭肉,这里作动词用,指送祭灶品,即送“只鸡斗酒”。“只鸡斗酒”,语出曹操《祭桥玄文》,切合祭品,用典精当。上二句写诗人自己的窘况,也写儋州的环境;后二句写诗人对邻人的信赖,从一件具体小事侧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。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以直截之笔写真率之怀。它直写诗人的渴酒思肉,直写对邻人送酒肉的期待,毫不掩饰,毫不做作,正如纪昀所评的“真得好”。诗写求酒肉,又写得这样真而不鄙。是否不鄙,就要看其“全人”,有待于“知人论世”了。
闲经月下白蘋洲,半脱风前紫绮裘。曾值东风谒鸾驾,却因南渡看龙舟。
年光已付瞢腾醉,天宇谁从汗漫游。莫怪又成横笛去,故人期我玉华楼。
老眼轻千乘,枯肠却八珍。直令身潦倒,未害胆轮囷。
酒里遗浮世,书中见古人。平生笑园绮,老蹋帝城尘。
触途皆可试,惟贫独未安。窗开两片月,霜足一重寒。
藁湿铺床冷,荷脆补衣难。若言为客易,推剑与君弹。
霁旭破薄雾,短棹缘疏林。十里冰胶舟,泊岸闻青禽。
老梅我素交,隔岁重追寻。白朽龙蜕骨,黄凋蚁攒心。
屹屹冰雪躯,南渡沿至今。可怜七载间,酸风伴清吟。
率尔舍君去,回首烟霞深。东家酒新篘,暂留向我斟。
绕树一徘徊,自伤雪鬓侵。欲别聊折枝,古香逗衣襟。
剩云残日弄阴晴。晚山明。小溪横。枝上绵蛮,休作断肠声。但是青山山下路,春到处,总堪行。
当年彩笔赋芜城。忆平生。若为情。试取灵槎,归路问君平。花底夜深寒色重,须拚却,玉山倾。
故国飘零万事乖,十年不见雪中阶。要令幽子安圭窦,少待凶酋脱藁街。
援笔何由赋梁苑,闭门只合老苍崖。君来看我煨黄独,自采春山带叶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