禊饮逢元已,春游盛舞雩。
流杯传楚俗,饫赐出尧厨。
玉树天开苑,银潢水贯都。
肆筵环曲沼,飞盖塞交衢。
洛邑声诗逸,兰亭岁月徂。
颜王有遗韵,待子一操觚。
猜你喜欢
吏舍跼(jú)终年,出郊旷清曙(shǔ)。
杨柳散和风,青山澹(dàn)吾虑。
依丛适自憩(qì),缘涧(jiàn)还复去。
微雨霭(ǎi)芳原,春鸠(jiū)鸣何处。
乐幽心屡止,遵事迹犹遽(jù)。
终罢斯结庐,慕陶直可庶(shù)。
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,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。
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,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。
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,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。
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,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。
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,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。
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,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。
参考资料:
1、金性尧.唐诗三百首新注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3:41-42
2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83-185
3、沙灵娜何年.唐诗三百首全译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0:44-46
跼:拘束。旷清曙: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。
澹吾虑:澹,澄净。虑,思绪。
依丛适自憩:丛,树林。憩,休息。缘涧还复去:缘,沿着。涧,山沟。还复去,徘徊往来。
霭:迷蒙貌。
乐幽心屡止,遵事迹犹遽: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,想住下来,却又几次终止,就因公事在身,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。
终罢斯结庐,慕陶直可庶:意谓终当辞官在此筑室,平生敬慕陶潜的愿望,到这时就可以接近了。慕陶,指归隐。直,或作真,就。庶,庶几,差不多。
韦应物晚年对陶渊明极为向往,不但作诗“效陶体”,而且生活上也“慕陶”“等陶”。这首诗歌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。
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。诗先写拘束于公务,因而案牍劳形。次写春日郊游,快乐无限。再写归隐不遂,越发慕陶。韦应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,清晨来到了清旷的郊外。但见春风吹拂柳条,青山能荡涤自己的俗虑,又有微雨芳原、春鸠鸣野,于是心中为之清爽。走倦了歇歇,歇完了再沿溪边散漫行走。但毕竟他是个做官的人,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,因此想以后能摆脱官职,结庐此地,过像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。
这首诗写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,显示出诗人写景的才能。但韦应物不是陶渊明,陶渊明“复得返自然”后能躬耕田里,兴来作诗歌田园风景,农村景象处处可入诗中,处处写得自然生动。韦应物则是公余赏景,是想以清旷之景涤荡尘累,对自然之美体味得没有陶渊明那样深刻细致。陶渊明之诗自然舒卷,而韦应物则不免锤炼,如此诗中的“蔼”字。但平心而论,韦应物写景,在唐朝还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。
这首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,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。人世哲,经验谈,话真情真,读之教益非浅。“杨柳散和风,青山澹吾虑”,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。
天官考历占元日,浃宇祈农协盛时,
芟柞尚传周室颂,枌榆仍秩汉家祠。
三农普遂耕耘乐,万象均承雨露滋。
推策授人敷景化,穰穰喜贶亿年期。
宝篆烟消香已残。蝉娟月色浸栏干。歌喉不作寻常唱,酒令从他各自还。
传杯手,莫教闲。醉红潮脸媚酡颜。相携共学骖鸾侣,却笑卢郎旧约寒。
尘满貂裘,依旧是、新丰羁客。还感慨、中年多病,惟堪眠食。
方寸玉阶无地借,诗书勋业休重忆。况而今、双鬓已成丝,非畴昔。
兴废事,吾能说。今古恨,空填臆。向南风望断,五弦消息。
眯眼黄尘无处避,洗天风雨来何日。待酒酣、慷慨语平生,无人识。
双鬓逢秋病转多,野田风雨欲成河。鹊巢不是当年好,天上佳期近若何。
东南紫气动江关,玉舄飘飘遂不还。谩忆鹤归华表柱,更传仙在沃焦山。
松梢花落禽衔去,石上芝生客到扳。今古苍茫俱莫问,何如散发弄潺湲。
锦带吴钩轻薄儿,三三五五竞花时。
太平乐事从谁得,费尽经纶尔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