猿叫舖前雪欲作,鬼门关头路正恶。
泥深三尺马蹄弱,霜厚一寸客衣薄。
朝行过栈暮渡笮,夜投破驿火煜爚。
人生但要无媿怍,万里窜身元不错。
猜你喜欢
硖中山多甲天下,万嶂千峰通一罅。
峒民无地习耕稼,射麋捕虎连昼夜。
女儿薄命天不借,青灯独宿江边舍。
黎明卖薪勿悲吒,女生岂有终不嫁。
茫茫大块洪炉里,何物不寒灰。古今多少,荒烟废垒(lěi),老树遗台。
太行如砺(lì),黄河如带,等是尘埃。不须更叹,花开花落,春去春来。
这茫茫的大地既然经过了造物主炉火的冶炼,怎能不带上寒颓衰冷的外观?你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,但只见废弃的兵垒上弥漫着野烟,古台的遗址上树木参天。
放目远眺,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,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,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。用不着更生悲叹,说那花儿开了又落,春天去了又返。
参考资料:
1、明道.《中华经典藏书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》:云南人民出版社,2013年:325页2、(清)蘅塘退士编.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两卷版下》:江苏美术出版社,2014年:399页
大块:大地,大自然。洪炉:造物主的冶炉。垒:用于战守的工事。太行:山脉名,在黄河北,绵亘山西、河南、河北三省。
砺:磨刀石。黄河如带:意谓即使黄河变成了狭窄的衣带,泰山变成细平的磨刀石,国祚依然长久。后人因有“带砺山河”的成语。等是:同样是。
这是一首登临之作,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,总之是太行、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,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,气象十分荒凉。
上片以“茫茫大块洪炉里”开头,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,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,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。同样,在点出眼前的废垒遗台时,复用“古今多少”的感慨,又将时间从眼下的登台时分有意识地无限扩展。这种苍茫、深沉的心绪,使读者自然而然体会到作者登临所览的荒败,且意识到此非天然而乃人为,也即是政治和战争所造成的破坏结果。
下片“太行如砺,黄河如带”借用了“带砺山河”的成语,而又是登览的实景,“等是尘埃”便带上了总结和象征的双关意味。从总结的一面说,作者登临之古台台势高拔,迥出地表,远方的太行山脉与黄河长流,都分别变成了小小的磨刀石及细带子,那么处在视野中的人间景物,就更微茫若尘,“等是尘埃”正是一种张大形势的说法。从象征的一面说,“尘埃”微不足道,处在微尘中的世界也不值得去认真看待。既然山河会因人事的兴废而“寒灰”、而“尘埃”,那么时光的流逝、万物的变化又有什么可叹惜的呢。下片的前三句回照空间,后三句回照时间,再度从扩张的境界中充实了上片的感慨。
侧观遥册,历选皇年。惟灵御极,惟睿奉天。情机散古,文象聿宣。
云鸟舛驾,教思蝉联。
太明在运,帝功泉塞。端饰宝命,化垂人则。业敷七政,训弘三德。
昭图协轨,道清万国。
振领还风,提纲息伪。爱孚应远,仁治祥被。六幽畅波,八埏藻义。
烟■开祯,山河㕬瑞。
祚休长运,卜永联庆。于穆储徽,仪震丽正。妙智夙昭,神泉独镜。
誉宣诗史,道协镛咏。
业崇敬达,师严教尊。清淳璧水,赫奕兽门。斌斌楙藉,秩秩德言。
合情饰皃,导本归源。
宪章祀典,宗圣维灵。牺牷钊洁,盥奠肃诚。乐和初奏,礼备未贞。
风辉克广,至德维馨。
敬周献毕,即宴庠宫。霜庭秀日,邃宇恬风。陈仪就位,济济雍雍。
泽宫庆普,心陶乐融。
灼灼宰傅,英英藩哲。缔彩飞声,腾光代翼。髦彦连华,才奇映列。
貂佩陆离,巾衮容裔。
粹景贞晖,云露延和。显仁性始,藏用生波。乘虞入幸,沐吝溟河。
巡崖恧虑,抃藻倾歌。
卷尽珠帘,楚天迥、阑干几曲。最好是、瑶台归路,月翻银屋。
深院数枰风入座,高楼一喷云横玉。看橘林、霜浅未全黄,犹悬绿。
悠然意,渊明菊。真如指,国师竹。者是非识破,都无荣辱。
不管浮生如蝶梦,从教万事添蛇足。坐西昆、一笑八千秋,蟠桃熟。
太学资钱囊久竭,丹阳麦舟篙橹绝。彭城义士古秦豪,青史他年合三杰。
王侯一生慎许人,手卷索诗遥赠君。东南两岁沟壑满,放笔怀贤空暮云。
徐家村疃静,柳下泊舟航。故国南游远,东风晚更狂。
归心如箭急,流水似人忙。明日宜兴县,长桥酹一觞。
人意天公则甚知。故教小雨作深悲。桃花浑似泪胭脂。
理棹又从今日去,断肠还似去年时。经行处处是相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