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霜风吹客衣,溪头红叶傍人飞。
村场酒薄何妨醉,菰正堪烹蟹正肥。
猜你喜欢
微官元不直鲈鱼,何况人间足畏途。
今日溪头慰心处,自寻白石养菖蒲。
玉京曾忆昔繁华。万里帝王家。琼(qióng)林玉殿(diàn),朝喧弦管,暮列笙(shēng)琶(pá)。
花城人去今萧索,春梦绕胡沙。家山何处,忍听羌(qiāng)笛,吹彻梅花。
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,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。奢华的宫殿园林,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。
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、萧索冷落,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,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。家乡在何处,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《梅花落》。
参考资料:
1、秦圃.《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》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.07:第326页
2、丁国成,迟乃义.《中华诗歌精萃》:吉林大学出版社,1994.11:第1199页
3、朱孝臧.《宋词三百首》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2.05:第256页
玉京:北宋的都城汴(biàn)京。琼林玉殿:指赵佶宠臣蔡京、朱腼等搜刮财货、竭尽民力兴建而成的宫殿。笙:簧管乐器,管为竹制,长短不一,有13至19根不等。琶:指琵琶。
花城:指靖康之变以前的汴京。家山:故乡。羌管:即笛,又名羌笛。梅花:在此指《梅花落》的乐声。
“玉京曾忆昔繁华。万里帝王家”两句,词人追忆起北宋都城汴京昔日的繁华景象,同时也指出了北宋曾经坐拥万里山河,现在却都成了陈迹。“曾”字,点明了这一切繁华都已经在历史舞台上落幕了,如今词人已经是亡国之君,沦为敌人的阶下之囚。后面的“琼林玉殿,朝喧弦管,暮列笙琶”三句,词人将昔日汴京的繁华之景具体化了。“琼林玉殿”极力表现帝王之家的奢华,“朝喧弦管,暮列笙琶”极力展现帝王生活的放纵无度。
“花城人去今萧索,春梦绕胡沙”两句,词人写昔日万花丛生的汴京城,如今已是人去城颓,到处都是断壁残垣,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,尽管自己现在置身于尘沙漫天的茫茫大漠,但那汴京城的繁华却经常在自己的梦中萦绕不去。“花城”二字,形象地表现了汴京城昔日的繁花似锦,“春梦”寄托着词人在被俘之后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。结拍的“家山何处,忍听羌笛,吹彻梅花”三句,写的是词人梦醒之后的情思,说他听到羌笛阵阵,想起自己现在身处漠北,已经陷于囹圄,国家已亡,山河破碎,无处为家,怎么忍受得了吹奏《梅花落》的乐声所带来的痛苦。
词的上片追忆亡国前汴京城的繁华,通过对昔日汴京生活的追忆,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。词的下片虚实结合,写词人被俘之后的愁苦,将词人心中的思国之愁和亡国之痛表现得韵味悠长。全词忆昔伤今,言辞简练但余味悠长,将复杂的感情梳理得具体,将亡国之君的亡国之痛和思国之愁表现得真实可感。
仰看鸾鹄刺天飞,富贵功名老不思。
病马已无千里志,骚人长负一秋悲。
古来重九皆如此,别后西湖付与谁。
遣子穷愁天有意,吴中山水要清诗。
黄昏密雪卷银沙。寒较夜来些。几树黄梅初放,幽香暗透窗纱。
三尺焦桐,一床湘帙,冷淡生涯。若问主人活计,朝来典到菱花。
黄閤吁谟作帝龙,文昌纲辖振邦风。群才藻鉴归能哲,万事钧衡仰至公。
连璧辉光时共美,断金情契昔相同。折冲千里精神壮,正似山河绕汉宫。
漫将宫历纪楼罗,歌舞江山乐事多。石洞逢仙词恍惚,洛川置守事蹉跎。
残图牛角红云宴,遗忏羊头白雨歌。留得镌年双铁塔,不教王梃共消磨。
口食阳翟粟,身衣阳谷丝。
二物不相即,饱暖常不时。
老史知我穷,一岁一奔驰。
方暑劝脂车,苦寒伺来归。
嗟我垂老年,未免忧寒饥。
老史甚忠信,但恨性重迟。
事我三十年,闵闵不相离。
我门了无求,辛苦终不辞。
平生金石交,至此或已携。
老史未易得,试复养其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