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得行人忘却归,雨中须是石楠枝。
明朝独上铜台路,容见花开少许时。
猜你喜欢
尊酒何人怀李白,草堂遥指江东。珠帘十里卷香风。花开又花谢,离恨几千重。
轻舸(gě)渡江连夜到,一时惊笑衰容。语音犹自带吴侬(nóng)。夜阑(lán)对酒处,依旧梦魂中。
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酒论文呢?是杜甫,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。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。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,离恨之情千斤重。
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,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。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。夜深喝酒的地方,仍是像作梦一样。
参考资料:
1、陈如江著,一蓑烟雨任平生:东坡词赏读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9.08,第38-39页2、(宋)苏轼著;石声淮,唐玲玲笺注,东坡乐府编年笺注,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0.07,第297页
草堂:杜甫在成都时的住所。江东: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,往来于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、采石(今属安徽)之间。
轻舸:小船。“语音”句:言友人说话时吴地口音未改。吴侬,吴地口音。
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。“尊酒何人怀李白”两句,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,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。“何人”,当然是指杜甫,故作设问,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,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。杜甫、“草堂”都是词人自喻,“李白”、“江东”则是他喻,即比喻友人,亦即“扬州席上”的主人。“珠帘十里卷香风”,用杜牧诗意写扬州,暗指东道主王存,与上文“怀李白”、“指江东”语意相承。词人怀念之情虽深,可是“花开花谢,离恨几千重”。“花开花谢”,象征着时光的流逝,这里是说离别之久;“离恨几千重”,是夸说离恨之深,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,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,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。
有了上片的铺垫,下片写扬州席上意外相逢时的惊喜和迷惘,就显得十分真实可信了。“轻舸渡江连夜到”,承上“珠帘”句,点出题目“夜到扬州”。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,所以才如此便捷。“一时惊笑衰容”,紧承前句,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。词人当年已56岁,又久历宦海沉浮,天涯游宦,说是“衰容”,想来是极为吻合的。彼此倾谈时,词人还发现,对方“语音犹自带吴依”。结穴二句写“席上”的情事:“夜阑对酒处,依旧梦魂中。”这里化用杜甫写乱离中与亲人偶然重聚时深微感情的名句——“夜阑更秉烛,相对如梦寐”,来表现这次重逢时的迷惘心态,从而深化了与老友间的交谊。
这首词真实地表露了词人当时“量移”后的心境。“量移”,虽未能彻底平反昭雪,但已显现出宽赦之君恩。所以,词人先以李白受谗自喻,后以杜甫乱中幸得生还相譬,其用事贴切,暗与自己实际遭遇相合。故而在六十字的短短篇幅中,写了相忆、相聚、慰藉、话旧、伤离等广阔的内容,含蓄地倾诉了自身之不幸遭遇,使作品更富于感愤。使人读之浮想联翩,为之凄然。
宿枕余醒,残衾恋梦,晓眠欲起还止。清明才过也,顿风里连吹红雨。
柳丝如许。几曾挽东君,暂毋归去。相思处,低回寻遍,旧曾游路。
凄楚。更一番寒,尽酿阴成雨,天公无主。华年随逝水,问明镜朱颜存否。
深深庭宇,已翠欲成堆,不堪回顾。应须记,春魂多在,锦囊诗句。
京口情人别久,扬州估客来疏。潮至浔阳回去,相思无处通书。
病肠休洗老休医,七十能饶百岁期。不死任还蓬岛客,
无生自有雪山师。浮云聚散俱关虑,明月相逢好展眉。
既兆未萌闲酌度,不如中抱是寻思。
惊雷初动地,甘雨最知时。石有交飞燕,田无再坼龟。
稻花齐覆水,荷叶乱翻池。早赛鸡豚社,秋成信有期。
谁将颜色斗春工。珊瑚分细蕊、满山红。枝枝含笑向东风。
偏著意,乔木与孤松。
花瓣剪玲珑。山矾开作伴、结芳丛。踏青南陌恣游骢。
人攀折,低压鬓髼松。
漠漠春云暗钓台,云拖雨脚过山来。客中心事深于海,小立东风看落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