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扶藜杖过南津,野寺长桥发兴新。
暂就清溪照须鬓,不妨翠雾湿衣巾。
山萦细栈疑无路,树络崩崖不压人。
朝暮有程常卒卒,向因携酒上嶙峋。
猜你喜欢
清时有味是无能,闲爱孤云静爱僧。
欲把一麾(huī)江海去,乐游原上望昭(zhāo)陵。
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,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。
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,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。
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“清时”句: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,自己所以有此闲情。
一麾:.旌旗。昭陵:唐太宗的陵墓。
在唐人七绝中,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,以赋、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,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。杜牧这首诗采用了“托事于物”的兴体写法,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,称得上是一首“言在此而意在彼”、“言已尽而意有余”的名篇。
杜牧不但长于文学,而且具有政治、军事才能,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。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,投闲置散,无法展其抱负,因此请求出守外郡。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,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。诗从安于现实写起,反言见意。武宗、宣宗时期,牛李党争正烈,宦官擅权,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,根本算不上“清时”。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“清时”,而且进一步指出,既然如此,没有才能的自己,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,这是很有意趣的。次句承上,点明“闲”与“静”就是上句所指之“味”。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,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,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。
第三句一转。汉代制度,郡太守一车两幡。幡即旌麾之类。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。这句是说,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,所以想手持旌麾,远去江海。(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,东南是东海,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。)第四句再转。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,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。古人离开京城,每每多所眷恋,如曹植诗:“顾瞻恋城阙,引领情内伤。”(《赠白马王彪》)杜甫诗:“无才日衰老,驻马望千门。”(《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》)都是传诵人口之句。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、城阙,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,而独望昭陵,则是别有深意的。唐太宗是唐代、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。他建立了大唐帝国,文治武功,都很煊赫;而知人善任,惟贤是举,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诗人登高纵目,西望昭陵,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,自己闲静的处境来,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。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,说到望昭陵,戛然而止,不再多写一字,但其对祖国的热爱,对盛世的追怀,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,无不包括在内。写得既深刻,又简练;既沉郁,又含蓄,真所谓“称名也小,取类也大”。
晚潮生,凉月细。一抹远山无蒂。收越棹,起吴樯。人间何限忙。石头城,西北角。杳杳天低鹘落。浑不似,此波光。清歌催夕阳。
猿啼楚山晚,云生冒洲渚。返照入澄江,风吹半峰雨。
中有远行舟,悠悠待徒侣。
淮阴成往迹,客子渡淮来。旅食若为进,王孙还此哀。
春流萦落絮,古墓蘙新苔。向晚空相见,城阴罢钓回。
上巳观花花意秾,今年正与昔年同。
当时同赏知何处,把酒独能对远风。
一雨添一凉,秋近暑已远。
菰荷响骚飒,忽其岁年晚,
悁悁我所思,室而偏其反。
燕乳巢未空,蛩吟枕先满。
涉非忘浅深,饮自知冷暖。
黄姑与织女,隔河送凄惋。
南金英琼瑶,不换霜鬓短。
龙尾乘参会,麒麟踵画图。记功宜显显,论世匪区区。
肇敏公维似,明徵圣有谟。陟庸才秉轴,运化亟旋枢。
物已归坯冶,人将就楷模。开诚登众正,献可破群谀。
夫里同耕凿,民仪异唯俞。景钟陈备乐,浮鼓节投壶。
尹德汤能协,尧勋益载都。方期扶日毂,必使丽天衢。
大角兵端起,清宫祸变殊。霜筼飘荏菽,风干落椅梧。
影射无鲛鳄,磨牙甚豹貙。凄凉朱鹭曲,狼藉玉麟符。
立事思常武,成书恨亳姑。攀髯应共载,升屋竟谁呼。
厚地难藏烈,凝阴为蓄痡。血留衣上碧,含失口中珠。
遘闵遗多难,摧凶激万夫。羲娥还丽景,彗孛埽夷途。
狂孽凭三窟,神威覆五湖。不烦公府牍,终见藁街诛。
浊散阳明胜,精垂晦魄苏。君门重肃穆,贤路岂荒芜。
殉死身宁赎,观兵眼未枯。春秋如有作,盗贼敢称孤。
灞上仍坚壁,骊山罢论徒。董狐千载后,丹笔讵应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