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郡推章贡,斯游趣不希。
风清王俭幕,春满老莱衣。
鲫沼迎秋月,螺亭览夕晖。
政成如有句,肯寄北鸿飞。
猜你喜欢
满堤图画送君还,古道垂杨不可攀。落日浮云仍北郭,渭城朝雨尽阳关。
虎丘人去听鸿雁,水国谁知放白鹇。独我年年岩壑寂,西风藜杖倚空山。
褒(bāo)斜不容幰(xiǎn),之子去何之。
鸟道一千里,猿(yuán)声十二时。
官桥祭(jì)酒客,山木女郎祠(cí)。
别后同明月,君应听子规。
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,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?
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,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!
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,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。
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,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!
参考资料:
1、邓安生等.王维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159-160
褒斜:古道路名。因取道褒水、斜水二河谷得名。幰:车幔,代指车辆。之子:这个人。
鸟道:险峻狭窄的山路。猿声:一种“猿啼”。十二时: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,以干支为记。
官桥:官路上的桥梁。祭酒:指出行的饯别酒。山木:山中的树木。女郎祠: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,此处泛指女神祠庙。
子规:杜鹃鸟。古代传说,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,名杜宇,号望帝,后来失国身死,魂魄化为杜鹃,悲啼不已。
此诗开头“褒斜不容幰,之子去何之”两句,明知故问,强调了蜀道之难,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。颔联“鸟道一千里,猿声十二时”二句,一为空间,一为时间,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,离别之久。颈联“官桥祭酒客,山木女郎祠”二句,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,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。结尾“别后同明月,君应听子规”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。
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,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,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。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,诗中官桥的巫祝,树丛的女神祠,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。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,一千里写尽鸟道,十二时写尽猿啼,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,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,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。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,浑然神秀,无迹可求。纪晓岚说“一片神骨,不必凡马空多肉”,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。
此邦实繁庶,习俗善讼争。侧闻举错间,片言等神明。
兹晨促遐装,述职朝上京。青松挺崇柯,霜气肃以凝。
父老填修涂,车毂无由行。藩臣给军饷,租税仍烦征。
贱子伏草野,夙夜感且兴。长驱非所愿,期以康吾民。
倚江楠树草堂前,故老相传二百年。诛茅卜居总为此,
五月仿佛闻寒蝉。东南飘风动地至,江翻石走流云气。
干排雷雨犹力争,根断泉源岂天意。沧波老树性所爱,
浦上童童一青盖。野客频留惧雪霜,行人不过听竽籁。
虎倒龙颠委榛棘,泪痕血点垂胸臆。我有新诗何处吟,
草堂自此无颜色。
贤君德业本天成,犹待脩心道益明。喜见储王亲笔砚,更须讲学近儒臣。
羡公博学今扬雄,未许蜀珍专瑞蜀。
喜公奉使今鲜于,又见福星来照福。
我初敬公因谠疏,万言批鳞折五鹿。
我转敬公缘清操,高吟放鹤孤山麓。
今兹仗斧更仁厚,庭草不锄生意足。
忧时两鬓白发增,爱贤一念缁衣笃。
衰予归卧西河上,都骑时来寻涧谷。
清言竟日无尽藏,想见胸中几天禄。
若人盍置论思地,垂弧定有锋车趣。
去年五言称公寿,今年笑指湖山绿。
老枝横出数花新,谁寄寒斋雪夜春。江路犹应有幽伴,祇愁难得赏心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