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湖风急秋涛张,四十万骑来腾骧。银盔金甲纷灿烂,云旗偃蹇参天长。
大王灵魄留遗庙,千秋山水舒光芒。当时才气盖一世,何人敢与抗颜行。
秦兵所向本无敌,呵叱如虎驱群羊。三年政令由己出,指挥天下诸侯王。
七十馀战无不利,东城之厄嗟天亡。头颅不惜故人与,力拔山兮空慨慷。
英雄成败何足数,至今神武垂遐荒。虞姬岩石留遗迹,去不百步长相望。
杜默清狂空复尔,江东词客悲王郎。琵琶歌舞动幽怨,情词激楚为沾裳。
我来吊古慰不遇,魂兮归来天一方。
猜你喜欢
册帝追王事总非,残碑犹自对斜晖。庙无人到苔痕古,地有蛇盘树色肥。
月暗野风吹鬼火,尘昏沙雨驳神衣。乌江渡口停骓处,今日谁知作钓矶。
天淡云闲晴昼永。庭户深沈,满地梧桐影。骨冷魂清如梦醒。梦回犹是前时景。
取次杯盘催酩酊。醉帽频欹,又被风吹正。踏月归来人已静。恍疑身在蓬莱顶。
词至南宋始多运典,有“掉书袋”之习。而北宋词坛,一般仍以白描精绘、直抒胸臆为主,与唐五代词相去不甚远。李之仪的词大致亦多如此。
此词上阕主要写作者白昼酣睡和初醒之状。前三句都写作者昼眠初醒时所见之景。“天淡云闲”,括写此日好天气,而“晴昼永”三字,表面似写昼长,实际上却暗写作者昼眠时间之长。“庭户深沉”,既交代了作者的昼眠地点,又说明作者是闭门独眠。而“满地梧桐影”,则点缀了庭内的幽静气氛。“骨冷魂清”四字,固然可能是昼梦所致,但从全词的纵酒豪放的落拓不羁来看,作者很可能就是躺在梧桐树下的阴影中昼眠的。“梦醒”、“梦回”,说明作者是睡了又睡、一梦连一梦。而所梦者,则皆是生平所感之人事。
于是,作者因梦而感慨,索性爬将起来,到外面去喝酒排遣了。下阕即由酣睡而转到了对自己醉酒情景的描写。此处的“催”字用得好,表明作者是催促自己赶快醉去,这与杜牧的诗句“但将酩酊酬佳节”同妙。而“醉帽频倚,又被风吹正”之句,虽纯从杜甫的诗句“羞将短发还吹帽,笑倩傍人为正冠”中化出,但却活画出作者从酒肆出来,巾帽歪戴,一个人在风中醉步踉跄、摇摇摆摆的醉酒情景。“踏月”二字,则说明作者归来已经天黑,暗透出其饮酒时间之长,与上阕之“晴昼”恰成反笔。“人已静”,则已夜深矣。而作者却仍然恍恍忽忽,怀疑自己是否身在“蓬莱顶”上。这不仅说明此时作者酒意尚未全醒,又反映了词人豁达开朗、怡然自乐的情怀,与“醉帽频倚”数句,都可说是“酩酊”二字的具体写照。
总之,此词上阕写白昼独眠,下阕写夜半醉归,表现了作者对酒当歌、行乐及时的人生态度和宽敞胸怀。而其对人生的感叹之意,则均在酣睡与醉酒之后深藏着,让人们自己去领会。这可以说是此词的基本构思。
扬声止响,不知声是响根。弄影逃形,不知形为影本。
以法问法,不知法本非法。以心传心,不知心本无心。
心本无心,知心如幻。了法非法,知法如梦。心法不实,莫谩追求。
梦幻空花,何劳把捉。
彤霞茜雾绕觚棱,楼雪融银滴半层。别绕拟开延福宴,夹城先试景龙灯。
吴中水为乡,人与凫鹥□。□□□□年,黄梅少时雨。
农不田畴占洲渚,乡风用锄不用犁,筑塍踏车儿女妻。
农家辛苦亦复乐,高低两□□□角。自爱茅檐暖,莫厌社酒薄,□□赛神卜东作。
饭牛何必歌,□□尚可著。十年种树树满村,明年养蚕蚕百箔。
疲筋弱骨畏歊蒸,颇欲清言濯肺膺。
风乱飞萤光细碎,露团幽篠醉懵腾。
只应爱月痴犹在,更觉憎蚊忿未懲。
竹屋纸窗风雨夜,几时书册近青灯。
结东征车换黑貂,灞西风雨正潇潇。
茂陵久病书千卷,彭泽初归酒一瓢。
帆背夕阳湓水阔,棹经沧海甑山遥。
殷勤为谢南溪客,白首萤窗未见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