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镫照壁秋夜昏,月出疑曙车趋行。补被登程续残梦,十里不闻晨鸡鸣。
人行未及晓,我行行更早。世间无事贵争先,日暮途穷谁为怜!
猜你喜欢
玉树玲珑古刹栽,寄根高自托蓬莱。人间春色长无比,一朵优昙日日开。
石上看日落,赤盆烂诡晖。檐前抚冰柱,白玉大十围。
著屐草际路,荷杖林中扉。露下鹊初警,月明僧正归。
天风剪鲛绡,瀑挂织玉机。银汉水气凉,暑月侵我衣。
想像凤鸾舞,鹅笙吹翠微。仙童化青鸟,飘然云际飞。
十月那得飞霹雳,风来挟水水冲击。船头倒曳船底高,一声下落幽宫阒。
众客争抱危樯出,徐上邻船各相觅。一客未见众悲伤,须臾却走过芦荻。
张子负才气,志本轻江湖。渡江舟覆死亦易,慷慨尚与常人殊。
我今为子喜无恙,神魂不定翻惊吁。太阴鼓气森黪黩,纠纷百怪来深谷。
张口食人亦爱才,下士大笑奇士哭。冯夷傲睨舞且歌,千里万里无平陆。
但使一日身不死,回身又向此中逐。嗟哉行路难,茫茫若登天。
登天苦寥廓,行路忧迍邅。君不见发鸠山中有精卫,衔石填海海水逝。
海水动天天欲晓,天晓日炙珊瑚老。鲛人泣夜不得眠,早起来听凤凰叫。
梧桐百尺秋云际,竹梢覆水千年子。一飞一宿还一鸣,百神张乐钧天启。
梧生诚亦难,凤出良不易。愿以黄金铸梧树,莫教飞向丹山去。
五夜光寒,照来积雪平于栈(zhàn)。西风何限,自起披衣看。
对此茫茫,不觉成长叹。何时旦,晓星欲散,飞起平沙雁。
初雪后的五更之夜,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,积雪的峭壁上,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。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。
面对这茫茫雪色,不觉心中怅然,无限慨叹!什么时候才能天亮,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,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。
参考资料:
1、清)纳兰性德著.纳兰词插图本:凤凰出版社,2012.05:37-38
五夜:即五更。古代将一夜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段,故称。栈:栈道。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。
平沙雁:广漠沙原上之大雁。
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,与《烷溪沙·姜女庙》等或为同时之作。词全用白描,但朴质中饶含韵致,清奇中极见情味。黄花城奇异的景观,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。
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。“五夜”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,五更天色欲明之时,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。“西风”二句紧扣上文,所以要“看”,是由于积雪的寒光,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;“披衣”是由于西风劲吹,寒气袭人。
下片“对此”二句,又与“看”字关联。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,无边无际,不觉令人百感交集,不住叹息。“何时旦”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,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。最后二句,又是对“何时旦”这一问题的答覆。星光渐淡,大雁开始起飞,离天明也不远了。“平沙”当然是指“平于栈”的积雪。遣词造句都有着落,前后互相呼应,行文十分绵密。
通篇只描写景物,而寓情于景,以景抒情。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,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,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,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。
烟凝翠梢。霜封玉条。空中天籁调刁。任经冬不凋。
盘根蛰蛟。虬枝挂猱。风姿似阿龙超。看高淩斗杓。
我有一竿竹,偏会取根源。从来汲水桔槔,直挈上西天。不许常人著手,管定竿头先折,提桶落寒泉。拨得机关转,北斗向南看。
仗回风,乘偃月,勿波澜。麻姑此日,西北见张骞。选佛妙高峰顶,饮罢醍醐似醉,独坐玩婵娟。水湛月明处,太极更无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