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地阴阳合,仙都日月开。山川临四险,城树隐三台。伏槛排云出,飞轩绕涧回。参差凌倒影,潇洒轶浮埃。百果珠为实,群峰锦作苔。悬萝暗疑雾,瀑布响成雷。方士烧丹液,真人泛玉杯。还如问桃水,更似得蓬莱。汉帝求仙日,相如作赋才。自然金石奏,何必上天台。
猜你喜欢
霜枝凋翠雁横秋,莫倚危楼动旅愁。
菊有清香樽有酒,茱萸不插也风流。
出水未出水,心疑生暗鬼。巩县造茶瓶,一只三个嘴。
园竹三年种,今春绿始稠。
未知能却暑,但爱不悲秋。
影补颓垣缺,枝多暮翼留。
近因开小径,时有客相投。
粉壁(bì)为空天,丹青状江海。
游云不知归,日见白鸥在。
博平真人王志安,沈吟至此愿挂冠。
松溪石磴(dèng)带秋色,愁客思归坐晓寒。
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,用丹青绘出江海。
浮云不知归还,白鸥日日长在。
博平真人王志安,沉吟画前欲辞官。
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,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。
参考资料:
1、詹福瑞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924-925
2、刘继才.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:甘肃人民出版社,1986年02月第1版:19-20
3、李儒光编著.画中诗中国题画名诗鉴赏:岳麓书社,1995年12月第1版:8
粉壁: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。
游云:指在外做官的人,一作浮云。
博平: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,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。王志安,生平不详。真人: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。挂冠:挂冠,即辞官。冠,帽子。
石磴:石阶。《韵会》:“磴,登涉之道也。”
“粉壁为空天,丹青状江海”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,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、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,意境极为开阔,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。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,虽写观画感受,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,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。
“游云不知归,日见白鸥在”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、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,意境极为幽闲,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、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。此两句有紧扣上文,烘托气氛,皆写画中景物:天空、江海、浮云、白鸥,为下文写王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。
“博平真人王志安,沈吟至此愿挂冠”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“挂冠”的归隐心,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。既是明写,亦是喻己。
“松溪石磴带秋色,愁客思归坐晓寒”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,笼罩在“秋色”中的“松溪”、“石磴”无不带有诗人、画家的感情因素。结得自然,而又落脚于“秋”字,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,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,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。“愁客”、“思归”,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,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,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。
云、风、雷、电,天、海、月、日、涛,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。凌、挥、飞、吼,奔、卷、横、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。此诗借用“空天”、“江海”、“游云”、“日见”、“带”、“坐”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,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、迅猛阔大、不可一世的气势,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,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,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。在诗歌格式上,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,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、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。
习武罗群旅,临冬试大观。制因沿国俗,职不隶虞官。
冻合银成界,流凝玉漱滩。招摇回瞥电,坌涌骇飞湍。
乍可严装结,争夸妙技殚。怵先还恐后,履险却趋安。
目眩惊飙疾,心怀夺锦难。长縆横浦阔,圆殚蹴霜寒。
旋折同环转,殷辚掩佩珊。陆行嗤骤马,云驭陋翔鸾。
呈巧太微座,酬庸上将坛。肄戎家法旧,天笑几回看。
胎发茸茸绿映巾,归耕犹是太平民。
流觞内史招同社,扛鼎将军与卜邻。
曾冠六鳌非俗吏,已开九秩是陈人。
一杯剩约梅花醉,又见开禧第二春。
自得田园趣,临溪屋数椽。
最堪犂钓处,只在水云边。
细雨归庄犊,斜阳晒网船。
烹鲜供一饱,垂老正相便。